关于“助力脱贫攻坚·寻找青年榜样”候选人的公示

   

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战青春建功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各级团组织和广大青年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脱贫攻坚工作部署,紧紧围绕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一线,埋头苦干、奋勇拼搏,涌现出了一大批敢于担当、真抓实干的青年扶贫典型和不等不靠、自强自立的青年脱贫典型,充分展现了广大团员青年的精神风采。为进一步激励青年扶贫干劲,增强青年脱贫信心,凝聚打赢脱贫攻坚战青春力量,团市委、市扶贫办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助力脱贫攻坚·寻找青年榜样”评选活动。

该活动自3月份启动以来,全市各级团组织大力寻访挖掘脱贫攻坚青春故事,积极推荐优秀青年典型参与评选。经层层推荐、资格审查、召开评审会等环节,确定丁静等14名同志为“助力脱贫攻坚·寻找青年榜样”候选人。现对14名候选人进行公示,同时开展网络投票(投票以评委投票作为主要依据,网络投票作为参考依据。如评委投票出现并列情况,才参考网络投票情况,网络投票得票高的排在前列),欢迎社会各界监督。

如对公示的候选人持有异议,请向团市委工农青年部反馈。


公示时间:即日起至2017年4月26日

联 系 人:赵博  

联系电话:0395-3155786

共青团漯河市委

                              2017年4月23日



扶贫青年榜样候选人



丁  静


丁静,女,汉族,中共党员,33岁,舞阳县机关事务局派驻辛安镇水牛刘村驻村第一书记。

自2014年11月到辛安镇水牛刘村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来,为水牛刘村协调120万彩票公益金帮助村里修建道路;协调资金10多万元帮助村里建设了新村室;协调资金5万多元帮助村里修建了文化广场;协调资金2万多元给村室配备办公桌椅、电脑、液晶电视;节假日、三夏、三秋等入村进行帮扶和慰问,慰问品和帮扶资金近3万元;协调资金30万元,修建村内道路,改善村民出行条件;协调文化活动资金4000元,为村里配备音响、健身器材等文化设施,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协调资金10000元,帮助村里改善人居环境;驻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制作大量宣传版面;协调资金9000元资助3名贫困大学生。目前,水牛刘村已整体脱贫。


陈  旭


陈旭,男,汉族,中共党员,31岁,舞阳县民政局派驻侯集镇井庄村驻村第一书记。

自2014年11月到侯集镇井庄村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来,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摸清村委会的情况,迅速召开两委干部、党员及群众代表会,详细了解村里经济发展情况、发展计划、村里急需解决的问题。协调资金新建标准化村室,并由单位出资1万元,购置办公桌椅;为村里配备电脑2台、50寸电视机一台。争取上级民政部门匹配建设资金3万元,建设幸福家园项目;为村里文艺活动协调音响设备一台;个人捐款3000元,用于村民文化活动;邀请县第一人民医院专家组成医疗服务队,到村里开展走基层送健康义诊活动;积极参与禁烧工作,提供帮扶金7000元,圆满完成“三夏”“三秋”生产暨秸秆禁烧工作;开展“雨露计划”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了群众的种养殖技能;协调资金5万元,修建村卫生室;协助村两委干部为村中困难群众申请低保救助、医疗救助,帮助3户低保户申请住院二次救助,帮助2户大病家庭申请大病救助金6000元;实施到户增收项目,134户贫困户全部实施花生种植,2016年底村里精准扶贫对象实现脱贫目标。协调“整村推进”资金69万元,修建村主要道路2500米,修建卢拐自然村道路534米,种植800棵梧桐树在道路两旁;协调单位对村室前后300平方坑塘进行填埋、硬化,并安装了健身器材,并修建广场1200平方;协调林业局为村里种植绿化树四公里。


魏  元


魏元,男,汉族,中共党员,33岁,舞阳县九龙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自2012年起,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在舞阳县九街镇逐步种植多彩甘薯及黑小麦等优质农产品300余亩。通过对农产品的深加工,并通过网络销售红薯种,红薯苗,紫薯苗 ,黑小麦种子,全麦面粉,农家纯红薯粉条等。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含线上产品推介,线下沟通销售方式)产品远销至新彊、云南、湖北、江西等地。利用合作社的自身优势,为马岗村和王庄村两个贫困村实施五彩甘薯种植及深加工项目,项目总投资84.55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37.5万元,每户5000元,作为王庄33户、马岗42户贫困户的入股资金。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可解决大部分贫困户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同时三年内每户贫困户可获利5400元,两个行政村共获利40.5万元,使马岗42户128人、王庄33户85人,共计75户贫困户213人脱贫致富。


柴  森


柴森,男,汉族,中共党员,30岁,漯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派驻舞阳县文峰乡焦楼村驻村第一书记。

柴森同志自2015年9月到舞阳县文峰乡焦楼村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来,围绕扶贫中心工作,结合所驻村实际,深入到困难群众中去,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为焦楼村的扶贫攻坚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他与村两委班子一起,从各个渠道筹措资金八十余万元,用于村室改造和道路修建,并配备了文化书屋、卫生室等,新建文化广场2个,安装健身器材2套、购置了空调、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对全村电力线路进行改造升级,全面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提升。在春节、重阳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组织慰问困难群众。组织全局党员干部到村开展“周六爱心奉献日”活动,清扫道路上垃圾。在全局举办“微心愿” 认领活动,为村15名小学生送去书包等文具。积极开展两季禁烧帮扶工作,提供帮扶资金5000元。帮助11户12人申请低保,实施危房改造31户;帮助6户困难家庭申请小额贴息贷款共30万元;帮助全村110户贫困群众全部实施香菇种植到户增收分红项目。2016年底,焦楼村脱贫103户279人。


王  欢


王欢,女,汉族,中共党员,34岁,漯河市源汇区问十乡党委副书记。

王欢自分包曹店村扶贫工作以来,王欢一心做好本职工作,常常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扑在工作上,悉心指导村两委干部开展工作,学以致用,积极争当基层一线脱贫攻坚工作的排头兵,努力做到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两个百分之百”,即:工作时间节点百分之百的准时和工作任务落实百分之百的高效。她逐户了解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调研走访不漏一户,曹店村9户2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都亲自过、亲自问,并现场指导包村干部为贫困户答疑解惑。王欢依据每户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因户施策,精准扶贫。针对因病致贫的,全部给他们办理的慢性病卡;针对有一定劳动力的贫困户,给他们介绍务工;针对家中有学生的贫困户,积极帮助学生申请助学补助。同时经常给贫困户送去棉被、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16年全年协调各级帮扶部门累计给9户贫困户送去慰问金物资折合1万多元。


李瑞玲


李瑞玲,女,汉族,中共党员,37岁,漯河市财政局农业科副科长。

该同志在市财经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市脱贫攻坚决策部署,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精准扶贫政策,提供坚强的财力保障。一、加大扶贫投入。2016年筹措扶贫资金10516万元,大力实施贫困村整村推进、科技扶贫、雨露计划培训、产业扶贫、扶贫到户增收项目。统筹整合涉农资金2475万元,年内完成脱贫人口2.6万人,58个贫困村摘帽。二、驻村帮扶工作。建成新村室、文化广场及幸福院,修缮教学设施,改造电网,硬化道路等。为贫困村捐献棉衣、图书、电脑等。三、联系乡镇工作。积极协调资源,为九街争取美丽乡村建设资金1428.6万元、改善人居环境资金10万元。四、加强资金监管。加强对资金和项目的日常管理和监督,严禁任何单位、个人挤占、挪用和截留财政扶贫资金,做到专款专用。



左向宇


左向宇,男,汉族,中共党员,40岁,漯河市国家税务局派驻临颍县石桥乡吴刘村驻村第一书记。

自2014年9月到临颍县石桥乡吴刘村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来,按照“住得下、稳得住、接地气、干实事”的标准,全心投入精准帮扶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工作实效。一是抓好精准扶贫。抓好精准识别,把握关键环节。2016年吴刘村贫困户人口由识别前的93户329人到识别后的16户53人。积极拓展扶贫新业态,多渠道促进群众增收。准备新建分布式光伏电站,户均年增收3000元。继续加快土地流转,扩大小辣椒种植面积。在“六一”儿童节,为全村60多名小学生每人赠送了一件爱心书包、一只文具袋和课外书籍。评选出“好媳妇”和“好婆婆”各3名,并向她们发放了荣誉证书和奖品。驻村三年来,每年的三夏、三秋、春节期间共慰问贫困户100余户次,扶贫资金及物品5万余元。2015年第四季度被市委组织部授予“常驻之星”荣誉称号。


王华锋


王华锋,男,汉族,中共党员,35岁,漯河市天衡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华锋于2005年创立了孟庙八里机械厂(天衡机械有限公司前身),企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同时,他积极吸纳招聘下岗职工、大学生、退伍军人和残疾人等社会人员就业,近几年安排下岗职工再就业50多人,每年招聘大学生3--5名。先后接收退伍军人11人,为2名残疾人安排了适当的岗位。事业成功的他热心参与公益活动,积极主动和孟庙镇团委、中心校联系,及时了解孟庙镇当前教育状况,开展“校企共建”活动,先后拿出15万元,举行了三届“希望之星”表彰活动,2015年成立“天衡”教育基金,一年时间内资助近40名家庭贫困儿童,为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学子解决了后顾之忧。2016年底组织公司人员对孟庙镇贫困儿童小保良进行精准扶贫,2017年开展助力脱贫攻坚行动,购买米、面、油等物资慰问贫困青年。本人荣获漯河市“十大青年创业之星”“郾城区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


赵留成


赵留成,男,汉族,中共党员,37岁,郾城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派驻李集镇陈东村驻村第一书记。

2016年2月到李集镇陈东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入村后,他认真开展为期一个多月的“大走访、大调研”活动,与群众拉家常、谈实情、议发展,建立了“113”帮扶台账并进行公开承诺,为实施脱贫攻坚、推动村级发展奠定了基础。积极协调扶贫开发办、交通等部门,投入资金70余万元,实施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完成了村内3.2公里的道路硬化,并在此基础上新修排水管网4.6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69盏,新增100千伏变压器一台,改造老化线路3千米。协调专项资金2万元余元,为村室配备了电脑、电视、空调等办公设施,实现了村级工作的规范化。积极申报投资1500万元的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建设项目落户陈东,修建田间道路、机井、节水灌溉、桥涵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大了陈东村种植业的结构调整。成立了陈桥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走“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路子,吸纳贫困户入股分红,贫困户按每户500元进行入股,年底保底红利1000-2000元,有劳力的贫困户优先安排到扶贫基地打零工,一年收入可达6000余元。通过他一年来的努力,目前村里已有58户贫困户实现了脱贫。


谢峥齐


谢峥齐,男,汉族,25岁,河南省鸵鸟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作为一家农业公司,在公司发展过程中,先后为210户贫困户免费供种供肥,无偿提供农业技术服务,实现科技扶贫,在产业扶贫方面,公司自主研发了“种养结合惠农池”,根据贫困户家中的真实情况,因地制宜,结合国家和公司的政策,与扶贫结合,第一批100个惠农池正在建设中,预计每个惠农池每年能给贫困户增收18000多元,引导贫困户在养殖种植方面发家致富,实现真扶贫,扶真贫!2016年12月,公司被市扶贫办设立为我市首家电商扶贫示范基地,2017年被评为漯河市产业扶贫先进单位。



脱贫青年榜样候选人




陈广涛


陈广涛,男,汉族,37岁,郑州防空兵学院后勤人员。

陈广涛为郾城区裴城镇斗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自小以来,家里生活条件就一直很紧张,一度揭不开锅,斗杨村村委了解情况以后,多次深入家中,进行帮扶,通过帮助申请低保、申请临时救助,采取多种方式给予帮助,帮扶干部也是通过各种途径,对家里的情况进行反映,通过各种政策的帮扶,家庭条件已显著提高,家里原来居住地是简易土木结构住房破损严重,后通过危房改造,对家里的房屋进行了修缮和整理,现在居住条件也明显提升,2016年,帮扶干部入户签订了产业扶贫协议,家里得到了新盛热力的产业扶贫资金;村两委考虑到家里的实际情况,与镇民政部门结合,按国家的优惠政策为全家办理养老保险,实现了老有所依,病有所医。现在郑州防空兵学院后勤做饭,如今收入也明显提高,经过内外一致努力,家庭条件已得到明显改善。经过社会各界的一致帮扶,通过自身的努力,陈广涛家在2016年底人均收入超过了贫困标准,实现了脱贫。


朱刚锋


朱刚锋,男,汉族,39岁,货车司机。

朱刚锋是郾城区龙城镇黑龙王庙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全家6口人,上有年迈的老父母,下有正在上学的一双儿女,父亲身患脑瘤,母亲有高血压,父母常年多病,失去劳动能力。妻子也因严重的皮肤病,无法正常就业,全家没有经济来源,收入难以为继,经常入不敷出,致使家庭陷入贫困。帮扶人多次与朱刚锋谈心交流,了解他的爱好和致富意愿,得知朱刚锋对车辆驾驶有很大的兴趣和天赋,政府鼓励并出资帮助他考取了货运驾驶证。为了免去他考证期间的后顾之忧,村干部每天去其家中,照顾他的家人,帮助他们干农活,定期为其家里送去米面等生活必需品。朱刚锋深受感动,全力以赴,加紧练习,在最短的时间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货运驾驶证。之后,帮扶人四处奔走,为他争取到了货运司机的工作,朱刚锋对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无比珍惜,他每天比别人早到岗,每日比别人多干活,用他的努力赢得了老板和同事们的认可,也用双手挣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政府又为其妻子介绍了销售员的工作,通过辛勤劳动,朱刚锋的家庭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曾经沮丧贫苦的全家人脸上有了笑意,心里有了温暖,日子越来越好,最终摆脱了贫困,成为村里的致富典型。


郭自休


郭自休,男,汉族,40岁。

郭自休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六口人,年迈多病的父母、妻子和两个儿子。2015年被郭庄村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上级领导、镇党委、村两委的帮助下,他很快掌握了平菇种植技术,并加入了本村的平菇种植合作社,另外,积极认真学习平菇种植技术,拜本村平菇种植专家郭占顺为师,成为郭师傅的得意弟子,并且又加入了郭师傅的平菇种植股份,又向本村变蛋加工师傅李世杰学习变蛋加工技术,创新思维,销路迅速打开,成为了变蛋加工的行家里手。在市房管局驻村第一书记田林喜和支部书记郭占伟的帮助之下,参与村里平菇大棚基地的建设、清障、管理的行列,迅速成为多面手。如今,郭自休已经脱贫致富,已经成为全村的脱贫致富的榜样和排头兵。下一步,他会朝着致富路上快速奔向小康生活,全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刘梦影


刘梦影,女,汉,26岁。

刘梦影是石桥乡吴刘村脱贫户刘丙军的女儿,全家在2014年评定为贫困户,心细体贴的刘梦影着实为家中情况着急,单纯依靠政府救济是不能快速摘掉贫困的帽子的,得为家中寻求出路。经过多次尝试决定做床垫生意。她去郑州购买机器并学习技术,去县工商局注册了临颍县雅馨缘床垫厂。忙时便在家和父亲一起赶制床垫,虽只有一台机器,一天也能做出十几个床垫;淡季便开着家中的电三轮到各个乡镇跑销路,现在已与王孟镇、窝城镇、蒋李集镇等乡镇家具店保持合作关系。除了做好自己的床垫,保证质量外,也深知宣传的作用,她便利用乡镇间的庚会和春会发放宣传页,扩大知晓度,另外准备为自己的床垫注册自己的商标,一方面创造品牌效益,另一方面也准备在网络上打开另一条销路。在创业的过程中虽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借助自己勤劳的双手,全家在2016年脱贫,成功的同时对自己有了更高要求,她想要扩大规模,购买机器,制作较为高级的乳胶床垫,另外在自己摆脱贫困的同时,将技术交给其他贫困户,带动村中一批有劳动力的贫困户也能顺利脱贫。